信的開頭我不知道如何起頭?!
總覺得寫的有些過早,畢竟你們都還算是強褓中的幼幼兒,
距離需要照顧年邁父母還有很大一段的時間,
但又怕寫得太晚,晚到有天你們長大了,又必須經歷這樣的循環,
或是因為我自己老了、怕了、後悔了,硬是拖著你們
時間過得很快,自己也漸漸邁入上有老、下有小的階段
而我自己的長輩們也正在這個階段慢慢的承接前進著
信的開頭我不知道如何起頭?!
總覺得寫的有些過早,畢竟你們都還算是強褓中的幼幼兒,
距離需要照顧年邁父母還有很大一段的時間,
但又怕寫得太晚,晚到有天你們長大了,又必須經歷這樣的循環,
或是因為我自己老了、怕了、後悔了,硬是拖著你們
時間過得很快,自己也漸漸邁入上有老、下有小的階段
而我自己的長輩們也正在這個階段慢慢的承接前進著
從沒想過,遠距夫妻也能受到許多矚目!
不管是親戚朋友或是路人甲乙丙丁,
只要聽到我與王先生是分隔兩地,而且已經快八個月沒見面
總會獻上他們滿到溢出來的關心,和我永遠不知道該感謝或是該翻白眼的問題!
。「孩子這麼久沒想到爸爸,會不會不認得?」
我相信會這麼問的人一定是非常關心孩子會不會想爸爸?但每當我回覆我們一家每晚都會視訊時,還硬要回我「看真人跟看螢幕不一樣啦!」原諒我在心裡翻你白眼!王先生除了在螢幕裡看起來比較瘦之外,臉一直都是一樣的,孩子們的視力也非常健康,所以真的不會有不認得爸爸這件事,除非媽媽我找了新爸爸好嗎?
人其實是很奇怪的動物,
年輕不懂事時爸媽說什麼,除非天生就愛聽媽媽的話,
要不然總能選擇性失聰,或是根本當耳邊風;
但結了婚之後,人的耳朵卻變得異常聽話,
即便自己能判斷作主的事,或是隨手就能求證推翻的活,
卻常常「把我媽媽說、我婆婆說」掛嘴邊,
深怕一沒遵循聖旨,人生就會出錯而無法繼續下去?!
妳問我「 #該不該送孩子去上幼兒園?」
如果只是想為自己快窒息的全職媽媽生活圖一點空氣,這樣的衝動是不是很浪費錢?
每個人都有覺得過不去的時後,但當了媽後才發現,這種頂高的坎無時無刻都在發生!
就好比今天早上,兒子從起床下樓那刻開始,就有各種無理由的哭
一下子想自己下樓梯、一下子又希望我抱他
一下子想要吃火腿、一下子又氣我不用筷子餵他(我用湯匙)
「親愛的女孩、男孩請勇敢⋯當有人利用你的恐懼傷害你,更應該奮力反擊!」
這篇文章其實想寫很久,但始終都無法理出流利一點的頭緒,很怕一不小心變宣導文,
直到這幾天看到許多「不雅影片」新聞,再看見新聞連結底下「再度」傷害受害者的留言;
有人評論影片內容、批評受害者身材面容、甚至還有人「熱心」的想提供不法影片,
這些「觀眾」都成了「 性勒索」加害者的共犯,對受害者進行了二次「 性暴力」!
忍不住想到,如果這位受害者是自己、女兒、兒子、老公、朋友、家人,該怎麼辦?
「親愛的,回來的時候可以陪我說說話嗎?」
妳問我,在老公下班後要求他做到這一點過分嗎?
但等門一整天的妳,真的好需要有個窗口能談談天,聊一聊,
可在今天的爭吵裡,妳發現這個小期待對於剛下班的先生而言,是強人所難的自私!
聽妳這麼說,我好似能理解丈夫的怒火;
以前也歷經朝九晚八的我,經過一整天工作的轟炸,
大家期盼的皮秒心得紀錄來了!
如果用一句話總歸我的皮秒心得,就是我好後悔!
我好後悔之前因為怕痛而遲遲不敢嘗試,
因為皮秒的痛比起霧眉根本還好;
我好後悔沒有在更早之前認識皮秒,
要不然應該可以在化妝上省下不少心力;
妳問我「是不是這世界上,只有我不喜歡當媽媽?」
每當看朋友闡述當媽媽有多幸福、有多快樂,
或是看網友分享各種教養方法有成的心得時,
妳都會揪心的自責,是不是自己當媽媽當的不夠稱職?
每天面對孩子的生活,苦悶大過於快樂,孤單多過於有趣,
整個人在當媽媽後常常失了生氣,只剩下真的生氣,
妳問我:
「 該如何說服先生讓全職媽媽的妳去上班?」
先生擔心工作後的妳,沒辦法照顧好家庭;
也擔心有自己工作的妳,會疏忽對孩子的照顧;
又擔心妳錢賺的不多,還要常常加班晚回家;
更擔心妳有了自己事業後,沒法再像以前處處支援他⋯
今年阿木身邊有好多孕媽咪圍繞著,
看著她們聊著懷孕的開心、期待、不適等,
其實心裡真的有那麼一點羨慕和懷念,
但請放心~我絕對不會衝動的邁入三寶媽
因為生小孩真的不是生完就沒事,
後頭還有許多責任、雜事以及疼痛需要面對
那天和好友媽媽們聊起,
最近好多媽咪問阿木我,在家坐月子和在月子中心坐月子哪一種比較好?
接下來我會用5個考量點供大家評估,最後分享我自身經驗這兩點的差異。
因為每個家庭狀況不同、產婦與嬰兒的需求不同,
所以並不是在家做就不好或是在月子中心做就很棒,
所以要選擇做月子方式之前,媽媽與老公們可以從下面幾點考量:
1、產婦與嬰兒的身體狀況:
「妳問我,在結婚後有沒有感覺自己沒了家人?!
如果硬要說稱得上家人的,就是現在依舊很愛媽媽的孩子們」
說也奇怪,年紀越大,越感受到「家人」兩個字的沈重
尤其以家人為名的愛更是可怕!
小時候讀到的書本都會把家塑造成永遠的避風港形象
那時還是孩子的我們也深信不疑
認為家人不會危害自己、欺負自己、強迫自己、算計自己
今天是小王子第一次沒媽媽陪著進教室的日子
比起第一次放手讓小公主自己進校園感觸有點不同...
會說有點感觸不同,
可能是因為看見小公主主動牽起小王子的手進校園的那一幕,
阿木深深覺得在小王子遇見人生另一半之前,
小公主會是那個比我還能陪伴他更長久的人!
我常常跟朋友分享,天底下的事都是大事、刻不容緩,
唯有媽媽自己的事都是小事,可以一改再改、一延再延,
好不容易兩個孩子都上學的我,這種感受依舊深刻~
好多人問阿木,孩子們都上學了有沒有什麼計畫?
一向務實如我,也的確已經安排好接下來要做哪些事,
第一個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完成的項目,
今天幫小王子的開學用品做最後整理,也讓他自己將姓名貼一個一個貼在用品上,
這小子開心得一邊貼著一邊唱著蛤蟆不吃水,是媽媽開運的好兆頭嗎?
有媽咪詢問我如何幫小王子做學前心理建設?
但依小公主的過往入學案例來看,我反而要先幫自己做心理準備^^
因為再萬全的行前叮嚀與鼓勵,都有可能在開學第一天瞬間瓦解,
有可能與孩子先天氣質個性有關,也有可能孩子暫時捨不得離開爸媽,